总觉得自己不配,可能是冒牌综合征“冒牌者综合征” (以下简称冒牌者) 是 1978 年由临床心理学家 Pauline R. Clance和 Suzanne A. Imes 提出的一种现象——冒名顶替现象,指一些成就高的人害怕被人认为是冒牌者。即使有着充足的外部证据证明他们的能力,他们仍然深信自己“不配”。
他们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运气、时机,或者仅仅是他人的过分抬举。
你可以问问自己是否符合以下几点:
· 我害怕我所重视的人发现我的能力没他想象的好。 · 有时我感觉(或相信)我的人生或工作上的成就,是某种误会造成的。 · 当我顺利完成某件事情,并获得认可,我很怀疑自己是否能够一直保持下去。 · 我经常把自己的能力跟身边的人比较,并且认为他们的才智可能比我更好。
如果你常常有上述的担心和内心的对话,那么你可能有“冒牌者顶替综合征”。
冒名顶替现象会带来深远影响,那些恐惧失败和担心的心理,可能会让他们:
1. 在表现比较好的时候,刻意贬低自己的表现(这样下次表现不好的时候,才算是正常)。 2. 在成功的时候归因于运气(因为运气不是长久稳定的,好运是会用完的,这就是冒牌者的那个面具)。 3. 禁不起别人的称赞(因为怕被拆穿,所以会很想要赶快逃跑)。
凡此种种,其实都是来自于内在的不安。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不断地读一些书、想要自我改变、想要跟自己说一些正面的话,结果反而完全没有用。 因为不安已经根深蒂固的装载大脑里面了。
如果你常常有上述的担心和内心的对话,那么你可能有“冒牌者顶替综合征”。
“冒牌者综合征” 是 1978 年由临床心理学家 Pauline R. Clance和 Suzanne A. Imes 提出的一种现象 ——冒名顶替现象,指一些成就高的人害怕被人认为是冒牌者。 即使有着充足的外部证据证明他们的能力,他们仍然深信自己“不配”。他们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运气、时机,或者仅仅是他人的过分抬举。
为什么会出现“冒牌者综合征”?
我们对自己的理解和认知都不是天生,大部分是来自于我们的原生家庭,大多数冒牌者在小时候都没有被肯定过,反而是常常被打击和泼冷水的: “你怎么这么笨呢?“ “你怎么长得这么难看?” “你不可能考第一名,都没看你在读书!” “你真的要去参加比赛喔?别想了!哪轮得到你?乖乖读书比较实在。”
饱受打击与否认长大的人,他们会无法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,并总认为:“自己的成功并非源于自己的努力或能力,而是凭借著运气、良好的时机,或别人误以为他们能力很强、很聪明,才导致他们的成功。
声明:此篇为深圳市习安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原创文章,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:http://onexl.com.cn/h-nd-2296.html
|
预约咨询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