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家有敏感儿
孩子如果是高敏感族,相对于一般人,他们的神经系统会立刻对外在刺激起强烈的反应,有时知道感官超载,却不晓得该怎么办。
这样的孩子,看到、听到、闻到,以及直觉感受到的东西,全部多过一般人,体验到的情绪也比别人强烈,例如他们可能不喜欢厨房与香水的强烈气味,受不了别人大声说话,或是讨厌刺眼的亮光(尤其是日光灯)。
他们喜欢柔软的衣物(不会刺)、美丽的事物、大自然,只有一、两个知心好友,也不是人来疯的孩子。我们残酷的世界,可能伤到这种孩子敏感的一面,连带影响他们的行为。
大多数的敏感孩子说不出自己为什么沮丧,明智的父母除了需要协助孩子找到不开心的理由,还得教他们处理不开心的情绪。
敏感儿的爸妈需要找出哪些东西会过度刺激孩子,避免参加特定活动,稳定孩子的心情,孩子就不会疲累、耍性子、焦虑不安。
常见的过度刺激包括太忙(把孩子的一天排太满,没留休息时间)、一次做太多事、缺乏独处时间、电动、暴力电视节目与新闻。
晚间做这些事尤其不好,孩子可能会睡不着,或是需要摸很久才有办法放松睡着。敏感儿的生理系统比较难从“刺激”过度到“安静”,晚上需要花更多时间才能平静下来。
此外,敏感儿会感受并吸收他人的负面情绪,尤其是父母与好友的情绪。敏感儿是“超级情绪反应机”:受伤会伤得特别深,快乐则会特别快乐。
敏感儿和别的孩子不一样,面对光线、噪音、混乱群众,大脑没有相同的筛选机制。
例如气氛热烈的运动比赛,可能让他们感到过度刺激。欢呼声、拍手声、嘘声,对他们来讲非常刺耳,甚至会感到痛苦。他们受不了大声的音乐、喇叭声、敲打声或嘈杂的电动工具,这些声音会让他们躁动不安。
相较之下,悦耳的鸟叫声、温柔的风声与流动的水声,可以安抚他们的情绪。具高度共感能力的孩子比较爱哭,他们处理超载情绪的方式是躲起来。
一般来讲,学校和社会不会去体谅这群不寻常的孩子。传统的医生与老师则是给他们贴标签,说他们“害羞”、“反社会”、“神经兮兮”,或是诊断他们有社交恐惧症、焦虑症或忧郁症。
共感儿由于生性安静、体贴、内敛、温柔,话不多,不会表现出强硬的样子,别人有可能觉得他们不爱与人来往。共感儿面对种种误解,父母一定要给予支持,呵护他们的敏感天性、直觉、创意与智慧,教他们如何面对这个世界。
我从小是共感人,我的父母并未协助我处理自己的敏感性格。他们不是不爱我,只是不知道什么是共感人,也不晓得如何理解我的特殊需求。
爸妈希望我快乐,但他们认为不能鼓励我敏感的一面,总是说我“过度敏感”,教我“脸皮要厚一点”。他们没有恶意,却让孩子自以为有问题。
我因为小时候被误解、被当成隐形人看待,长大后特别热中教导父母理解家中敏感的孩子。
让孩子发挥天赋的第一步,就是理解自己的孩子是共感儿或敏感儿,把他们的敏感天赋看成优点,协助他们长大后成为杰出、有爱心、有深度的人。以下的测验可以判断您的孩子是否为共感人。
自我评估你的孩子是共感人吗?
你的孩子是否对事物有特别深的感受?
人、群众、噪音、压力对他们来讲,是不是过度的刺激?
你的孩子看书或看电影时,是否对悲伤或吓人的画面反应特别激烈?
你的孩子是否想逃离家族聚会,因为人好多、好吵?
你的孩子是否感到自己和其他孩子不同,或是抱怨自己无法融入?
你的孩子是否善于聆听,极富爱心?
你的孩子是否凭直觉就懂你或别人的事,让你吓一跳?
你的孩子和大自然、植物、动物之间(甚至是玩具布偶),是否有特别强烈的连结?
你的孩子是否常常一个人静静待着,不会吵着要和其他孩子一起玩?
你的孩子是否会跟着朋友一起压力大或沮丧?
你的孩子是否会感应到你或他人的情绪与压力,当你生气、不高兴、沮丧时,他们便开始乱闹?
你的孩子是否只有一、两个要好的朋友,而不是交友满天下?
得分代表的含义:
九到十二个“是”,代表你的孩子具备极度强烈的共感特质。
六到八个“是”,代表具备强烈的共感特质。
四到七个“是”,代表具备中度的共感特质。
一到三个“是”,代表具备部分共感特质。
零个“是”,代表孩子不是共感人。
不论你的孩子位于共感光谱的哪一边,教他们尊重自己敏感的一面,对所有的孩子来讲都是好事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