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母批评与贬低,会让孩子产生负面感受尖锐、刻薄的语言,伤害着孩子的心
有好几次,我演讲结束还没离开会场,有些父母会带着孩子到台前来问我教养的问题。我通常会先评估问题的性质,如果有关孩子的问题行为或缺陷,我通常会示意父母先暂停一下,然后邀请孩子先到外面玩耍或等候,用意是避免孩子在旁边听了感到受伤或难堪,甚至破坏了亲子之间的关系。
但即便我已经明示、暗示这么做的目的,却经常听到父母不在意地回应:“没关系啦,他早就听习惯了。”“表现不好,就不要怕被人家嫌啊。”说完,还瞪了愣在一旁的孩子一眼。
这些大人在说出尖锐,甚至几近刻薄的语言时,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别人面前批评或贬低孩子。他们似乎鲜少设身处地去思考,或者难以想像孩子处在这样的状况下,心里会有多么难受。
听到这些批评,有些孩子摆出无所谓的姿态,有些则是尴尬地看向其他地方。对那些表现出一脸不在乎的孩子,父母可能会说:“你看,他就一副无关紧要的态度,我能不生气吗?”
而对于那些看向其他地方,明显感到尴尬的孩子,父母则可能在伤口上洒盐:“还知道要丢脸哦?知道丢脸,干嘛不乖乖听话就好?”
看到这样的互动模式,我常在心里困惑着:如果我是这个孩子,到底要怎么反应,才不会让自己太难堪呢?
父母的回应与态度,影响着孩子如何看待自己
对于幼小的孩子而言,他们早年自我价值的来源,几乎是建立在父母对他们的回应上。父母所回应的内容、表情、语气,是孩子用来判断自己表现优劣对错的重要依据。
当你拿着九十分的考卷回家,光是父母脸上堆满的笑容、跟邻居分享时提高的音量,你就知道拿到好分数可以让父母开心;当你摊开联络簿,上面密密麻麻用红笔记录着你在学校捅的娄子,看着父母紧皱的眉头、愤怒的语气,除了担心被处罚,你也可以知道父母因为自己的表现而生气与不满。
已经身为成人,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你或许很快就能辨别:父母对一件事情的看法,其实只能反映他们自己的价值观,而非普世价值,也不适用于每一个人。但对于幼童而言,父母的想法、期待与回应,几乎代表着他们小小世界中的真理。
父母开心,孩子就觉得自己表现得不错,类似的行为可以多多益善;当父母生气,孩子也会警告自己同样的行为尽量少做为妙。所以,当父母认同他们时,孩子感受到父母喜欢自己,因此他们也会跟着喜欢这样的自己;相对地,当父母因为孩子的表现表达出嫌恶或否定的态度时,孩子也可能因而对自己产生负面的感受。 声明:此篇为深圳市习安心理咨询有限公司原创文章,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:http://onexl.com.cn/h-nd-1651.html
上一篇你如何协助孩子面对挫折
|
预约咨询
|